1939年,德军在波兰战役期间使用了强大的170毫米铁道炮,以摧毁城市和攻克要塞。
这是一张二战时期的经典照片,记录了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的历史时刻。在这张照片中,波兰骑兵以顽强的决心抵抗德军的侵略,并利用他们的马匹和剑朝着开着摩托车的德军冲去。然而,德军随即举起机枪并对准了波兰骑兵,我们可以想象到这场遭遇最终的悲惨结局。
展开剩余89%1944年“华沙起义”期间,一位波兰女战士英姿飒爽地站在城市街道上,手握闪电冲锋枪。她自信地微笑着,将女性娇羞的一面展现无遗。
1917年,法国战场上,一名威猛的德军士兵身穿M1916钢盔,手持简易的***向法军投掷。虽然这种武器看起来普普通通,但其实它由6个弹筒构成,威力非凡。这位德军士兵个子不高,但面带凶煞之气,腰间还插着三枚木柄***。他显然是德军暴风突击队的成员,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每个人都佩戴着勇士们的象征——铁十字勋章。这支队伍无畏无惧,伤亡率极高,被誉为敢死队。
1915年,英法联军曾合作制作了一组明信片,展示了英军和美军的协同作战。然而,这些照片中的联军显得稚嫩,面对图1这样强悍的对手,他们是否能够应对呢?
优化后的内容:1916年,一战爆发了,战场上法军士兵站在德军尸体旁边,却看起来并非在深思战争,而是在寻找一把打火机。一战期间,法军士兵身穿蓝色大衣,脚踏大靴子,在广阔的战场上不断进行人海冲锋,然而26年后的现实中,这种英勇血性已荡然无存。
这位穿着袈裟的老奶奶是谁?她左手托着如意瓶,右手戴着3寸长的金指甲,于1900年6月21日发出了霸气十足的《宣战诏书》,向11个国家宣战。这样的场面之前从未有过,可谓史无前例。
1910年,东非殖民地的一位德**官将他驯服的斑马送给了自己的姨太。这只斑马如今已经成为各大动物园的明星之一。而当时,“斑马”是富有人士或贵族们的奢侈品。
1911年,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印度亲自参与了狩猎活动。为了确保他能够尽情享受这一活动,印度总督不惜代价,精心安排了超过500头大象作为他的伙伴,并与他一同参与狩猎。然而,可怜的老虎却成为了他们猎杀的对象。
乔治五世不仅充满绅士风度,还展现了不凡的狩猎技能。仅仅十天的时间里,他就成功猎杀了60头老虎和犀牛。
在1900年的英属印度,一位英国官员在登山时由一位光脚的印度妇女背着前行,身上留着一副“八字胡”。这位官员声称他雇佣了这位妇女,帮她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,让她能够维持基本生活,并且暗示她应该感激他。
大约在1942年左右,德国设计了名为“被奴役的印度人民”的宣传画,旨在反英。这幅画中,印度人被描绘成大象的形象,被迫驮着乔治六世(现任女王的生父)匍匐前行。然而,希特勒期望印度人能觉醒,但最终结果如何呢?
1944年,德军授予叛变的法军和英属印度兵勋章。这些印度兵大多数曾在敦刻尔克战役中被俘,为了生存他们被迫成为德军的伪军,负责维护法国沦陷区的治安。尽管印度兵的军服很不整洁,站姿也不标准,但德军还是为他们配备了各种武器装备。然而,在即将到来的巴黎解放战役中,英属印度兵是否会与盟军并肩抗敌呢?
1945年5月,苏军元帅朱可夫率领260万人的苏军成功击败了百万德军,占领了柏林。柏林被苏军视为非盟军攻下的重要地点。苏军在这次战斗中广泛使用了“波波沙”冲锋枪作为主要武器。在国会大厦前,有两名幸存的德军士兵手持的是何种型号的冲锋枪?
国会大厦建于1871年德法战争后,象征着德国的权力。尽管1945年4月30日,希特勒在总理府自杀,但德军仍然坚守国会大厦,直到1945年5月2日德军最终投降。这引发了一个疑问:为什么苏军选择攻打相对价值较低的国会大厦,而不是直接进攻总理府和元首地堡,试图活捉希特勒呢?
【美军对待美国逃兵的待遇残忍】绑在柱子上的逃兵是来自美军5万名逃兵中的一人,名叫艾迪·斯洛维克,当时年仅24岁,归属于第28步兵师109步兵团G连,他在阿登战役中拒绝上前线并企图逃脱。1945年1月31日,11名美军使用M-1加兰德半自动**枪向他开火,然而首次射击未能致命,只是造成了重伤,直到第二轮射击才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。
莱因哈德·盖伦是德军谍报官,被誉为传奇人物。在二战初期,他经常向希特勒提供悲观的谍报,因此被希特勒解职。然而,在1942年他又被派往东线苏联收集情报。战争结束后,他向美军投降,被安排在西德继续从事谍报工作。他住在一座由美军提供的价值25万美元的别墅中,过着自在的生活,直到1979年去世,享年77岁。莱因哈德·盖伦一生以来几乎没有公开露面,所以他的照片非常稀少。他的积极心态与他时常引用的老子《道德经》密不可分。
1870年,威廉一世在俾斯麦的协助下国力强大,发动了针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,即普法战争。不到1年,法军惨败,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。上图描绘了普法战争中的法军,他们身穿红色战袍,每个士兵都精神抖擞。遗憾的是,由于拿破仑三世作为总司令的统帅能力有限,导致法军伤亡达10万人,而普军仅为1万人不到。
1915年左右,一战初期,法国龙骑兵手持1**3型骑枪列队巡逻。法国龙骑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52年,其目的是为了击退可能从后方出现的西班牙人的袭击。这支部队在**时代经历了长达350多年的历史。然而,在一战初期,各国仍然沿袭着旧时代的“运动战”战术,即骑兵在前,步兵紧随其后。当时,俄国拥有最多的骑兵师,达29个师,德国有11个师,法国则拥有10个骑兵师。然而,不久后,“运动战”进入了一场焦灼的堑壕战阶段,使得骑兵的优势逐渐消耗殆尽。随着机械化战争的诞生,骑兵基本上告别了历史舞台。
1918年10月,法国北部的圣昆廷战役结束后,有超过2万德军被法军俘虏。这时的法军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,成功击败了逼近巴黎的德军,并发出了著名的口号:“没有人能在巴黎投降前占领法国。”
上图是拍摄于百年前的美国夏威夷,当时为了满足人们对奇特表演的猎奇需求,上层权贵特邀英国菲利普斯马戏团远渡重洋来美国表演。这个节目被称为《大象上汽车》,即一头小象如何钻进福特T型车。然而,如果这是一头成年大象,其重量约为7-8吨,早就将汽车的四个轮胎踩爆了。
02、1920年,美国驯兽师正训练小象练习双脚倒立,上图还不算太残忍,等小象前脚在瓶子上站稳后,再扯去后面的垫桶。下半部分才是真实的训象过程,先用饿、渴逼迫小象按人的指令表演,如果不顺从,直接用铁铁刺殴打小象。这种象从4-5岁就被驯服,一直表演到60岁左右结束生命,好悲催的一生。
1945年,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,英军在对日军作战期间,他们决定放弃使用“美系小跑车”谢尔曼坦克,并改为乘坐大象。虽然英军勇敢无畏,但他们并不敢独自驾驶大象行军的胆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